学院首页 |
吉林省高校智库

王思斌教授

发文时间:2015-06-08    已浏览 次

    王思斌教授,1949年生。河北泊头人。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工作学家、农村问题研究专家。现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社会学组成员,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中国社会工作期刊》)联合主编,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主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社会学学科规划组副组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
    主要研究领域是农村社会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等方面。主要代表性著作有《社团的管理与能力建设》(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10;《转型中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北京市基层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研究(雷洁琼主编、王思斌执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雷洁琼主编、王思斌执行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10;《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婚姻家庭的新变化》雷洁琼主编,王思斌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主要译著有《人的前景》(译著),与潘信芝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4;《社会管理》(译著)与宣兆凯合作,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7
《社会主义生活方式》(译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7。编写的主要教材有《社会工作概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行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学教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改革以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迁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长期的农村生活经验,以及农村改革给农民带来的甘苦、对农村社会秩序的影响使王思斌教授对于农村发展有一种深切关怀。早在1987年,他论证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的经济理性对农村家庭合作关系、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影响,并作为观察农村社会关系的一个基本视角,得到同行们的认可。从农村社会关系结构到农村发展问题,是他研究农村问题的自然延伸。他关注农村治理不力、基层秩序混乱、社会凝聚力的日渐衰弱的问题。他从基层干部的角度分析农村基层组织和秩序问题,但并没有将问题完全归咎于基层干部个人,而是更多地讨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制度原因,指出了制度因素(政策未被正确理解)造成的后果。对农村发展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理想的新农村建设运动的阐述都体现了王思斌教授以实事为基础的研究风格。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恢复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北京大学成为首批试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的学校,王思斌教授承担起重建社工专业的责任,他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回答我国为什么要发展社会工作,发展什么样的社会工作和怎样发展社会工作。强调我国的社会工作学科要遵循国际通则,要注重本国国情。王思斌教授一直致力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研究,提出中国的社会工作应该从“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向专业化转变,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努力来促进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他还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说明了从传统的、维稳取向的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的合理性;从社会工作的角度阐述了社会治理的逻辑结构:理念上的源头治理—主体上的系统治理—机制上的综合治理和原则上的依法治理,据此指出了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层面;总结了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基础性、服务性特点,并将社会工作参与治理概括为基础—服务型治理;认为社会治理创新首先是政府理念的创新,社会工作群体则应该通过有效服务和政策倡导来增强自己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促进社会治理和善
    王思斌教授非常关注中国社会政策滞后和失衡的问题,对社会政策时代的特征、我国发展社会政策的必然性进行论述,这在社会政策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从社会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出发,王思斌教授强调在社会政策实施中要引入社会工作,以保障政策目标的达成,倡导通过发展社会工作促进社会福利服务的发展,发展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

















上一篇: 钱宁教授
下一篇: 邴正教授
地址:中国 · 长春市朝阳区卫星路7989号 bet36官方
电话:86-431-85583029   邮箱:rcoswd@163.com
友情链接: